项目所在地:**自治区
序号 | 技术性能参数名称 | 参数要求 | ||
3.1 | 舱体部分 | 3.1.1. 氧舱结构形式:一舱两室四门式方形结构,舱体规格:2400X2400X8500mm±300mm(舱体具体规格尺寸,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定制); 3.1.2. 设计压力:0.3 MPa,最高工作压力:0.2 MPa 3.1.3. 额定进舱人数:12人,治疗舱8人,过渡舱4人 4. 人均舱容≥3m3 3.1.4.照明方式及数量:采用冷光源外照明装置,数量≥10只。 3.1.5.观察窗尺寸及数量:透光尺寸Ф≥300mm,数量≥6只。 3.1.6.摄像窗尺寸及数量:透光尺寸Ф≥150mm,数量≥4只。 3.1.7.递物筒透光尺寸:≥DN300mm 每舱≥1套。 3.1.8.舱内饰装材料:采用合金板阻燃。 3.1.9.舱内配吸氧装具(管带式):12套,其中治疗舱8套,过渡舱4套。 3.1.10.药品柜:2套,每舱1套。 3.1.11.输液吊架:2套,每舱1套。 3.1.12.舱内座椅:治疗舱设置8套,过渡舱设置4套。 3.1.13.舱内地板:采用防滑地板砖。 3.1.14.舱内装饰材料阻燃等级:B级以上。 3.1.15. 舱内配设吸痰器接口(负压吸引)12套,每座位设1套 3.1.16. 舱内配设一级供氧接口12套,每座位设1套,可切换至二级供氧模式 3.1.17. 舱内配设全方位对讲装置 3.1.18. 舱内配设急救呼叫装置12套,每座位设1套,符合相关防爆要求 3.1.19. 舱内地板采用高强度、防静电石塑板铺设,地面采用全封闭结构,以满足舱室内整体消毒净化的要求,舱室一端留有积水排水槽,以确保将舱内的积水顺利的排至舱外。 3.1.20. 排氧方式:低阻力或微阻力排氧方式 3.1.21. 操作控制方式:手动(机械式)+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控制 3.1.22. 每舱室设置通风换气装置1套,共2套,通风换气装置规格为防爆轴流风机,确保氧舱安全; 3.1.23. 供气系统管路及阀件,以及消防水喷淋系统应符合GB/T12130-2020《氧舱》新标准要求 3.1.24.氧舱及附属设备具备防静电措施,并出具相关质检报告。 | ||
4 | 氧舱控制台 | 整个系统的操****点击查看控制中心集中控制、操作;所有设备运行****点击查看控制中心集中显示、操作。 4.1.1.加减压操作阀门(渐开式)4套。 4.1.2.供排氧操作阀门4套。 4.1.3.压力显示系统 ≥8套。供气压力表≥1只,供氧压力表≥1只,普通压力表≥2只,精密压力表≥2只,消防水压力表≥1只,氧源压力表≥1只 4.1.4.氧舱专用对讲机≥1台。 4.1.5.网络机顶盒≥1台。 4.1.6.电气控制系统≥1套。 4.1.7.单人供氧流量计≥12套。 4.1.8.取样流量计≥2套。 4.1.9.触摸屏控制系统≥2套。 4.1.10.应急呼叫触摸屏≥1套。 4.1.11.标志、铭牌≥1套。 4.1.12.氧气稳压分配管≥2套。 4.1.13.温湿度变送器≥2套。 4.1.14、氧浓度变送器≥2台。 4.1.15. 应急电源(UPS1000VA)2台 (保障控制台可操控减压) 4.1.16、数显温控仪 2 套。 4.1.17、操作台设置可供舱内人员视频、音频系统,配置一台投影仪、舱内安装适配幕布。 4.1.18、智能声光报警式测氧仪 2 套。 4.1.19、氧舱专用双工对讲机 1 套。 | ||
5 | 压力调节系统 | 5.1.1.双螺杆静音型空压机:≥2台,排气量≥1.7m3/min ,排气压力≥1.25MPa。 5.1.2.冷冻式干燥机:≥2台,处理量≥2.4m3/min ,工作压力≥1.25MPa。 5.1.3.储气罐总容积:≥12m3,数量≥1台(根据基建所需进行调整),设计使用年限≥20年。 5.1.4.配油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进行多级过滤,保证进舱气体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5.1.5.系统管路及阀件符合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要求。 | ||
6 | 呼吸气系统 | 6.1.1、呼吸气体供应装置,采用低阻力供氧方式,配低阻力呼吸调节器、传感、供氧缓冲包。 6.1.2、排氧方式,缓冲式舱外排氧。 6.1.3、舱内吸氧装具采用多功能吸氧装置 12 套。每套吸氧装具具备常规吸氧、雾化吸氧等功能。 6.1.4、采用微阻力呼吸调节器 12 套。采用微阻力呼吸调节器 6.1.5、系统管路及阀件等符合新标准要求。 6.1.6.不锈钢球阀≥2套。 6.1.7.缓冲式排氧系统≥4套。 6.1.8.排氧滤水器≥2套。 6.1.9.供、排氧管道总成≥2套。 | ||
7 | 舱内环境调节系统 | 7.1.1.循环方式:舱内循环。 7.1.2.送风方式:采用磁耦合感应传动送风方式。 7.1.3.舱内空调采用壁挂式或吸顶式冷暖空调器,治疗舱≥2P 数量≥1台,过渡舱≥2P 数量≥ 1台。 | ||
8 | 电气控制柜 | 8.1.电气控制柜设立独立电气控制柜,对整套设备所有用电器进行控制,设立隔离变压器保护及备用电源1套 | ||
9 | 监控系统 | 9.1.1.配备彩色电视摄像监视系统6套,广角彩色摄像机6台,广角、低照度镜头6只,彩色液晶显示器。 存储功能硬盘录像机≥1台。 9.1.2.舱体外部正面加装LED液晶电视,满足实时显示舱内监视图像的需要。 9.1.3.液晶电视与舱体一体化设计; | ||
10 | 消防系统 | 10.1.1、按 GB/T12130-2020《氧舱》标准之要求,各舱室均配置水喷淋消防设施,要求喷水强度不小于 50L/(m2、min),喷水动作响应时间不大于 3s,并在操作控制台及舱内醒目位置设置快开式气动控制阀,以确保紧急状态下使用。 10.1.2.采用一种空气加压氧舱消防水柜技术 配备消防水罐(容积:≥1.5m3)≥1台。 | ||
11 | 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控制系统功能 | 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控制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1.1.1. 对加减压过程的程序化控制 11.1.2. 智能排氧 11.1.3. 氧浓度自动监控 11.1.4. 故障自检功能 11.1.5. 语音提示 11.1.6. 舱内压力自动保护 11.1.7. 智能记录 11.1.8. 软件系统一键还原 11.1.9. 断电自保 11.1.10.记录、存档和打印 | ||
12 | 应急安全项目 | 12.1.1、舱体各舱室应配置安全阀各:≥1只;储气罐、气水罐配置安全阀各≥1只; 12.1.2、递物筒配装压力锁定、低压自动开启装置各≥1套;递物筒配装压力显示仪表各≥1套; 12.1.3、压缩机配装超压自动停机、低压自动复位装置; 12.1.4、各舱室配装应急呼叫装置及应急通讯装置; 12.1.5、各舱室内外应配装应急卸压装置各≥1套,并涂红色标记; 12.1.6、舱内饰装用材达B1级以上消防等级; | ||
13 | 售后服务 | 13.1.出现质量问题及故障时,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保修期内每年度至少回访1次;针对压力表、安全阀等需要年度质检的器材给予3年免费检测、保养、维护。 13.2 中标方免费提供旧高压氧仓拆除、搬运、鉴定及使用证、登记证办理等服务 13.氧舱验收前,设备需通过当地特检院验收合格,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由中标方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