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5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5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于 2025-09-05

招标详情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人联系人44个

立即查看

可引荐人脉可引荐人脉750人

立即引荐

历史招中标信息历史招中标信息134条

立即监控

王凯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点击查看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从铜采冶“单打一”,逐步构建起以铜产业为核心,化工、建材、装备为支撑,半导体、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多元发展的“133”特色产业体系。

铜产业**领先。拥有“电解铜—铜杆(线)—电磁线(电缆)”“电解铜—铜杆—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电解铜—铜板带—半导体引线框架(LED支架)”“电解铜—铜合金棒线—铜水表(铜五金件)”“电解铜—铜管”“电解铜—铜粉”“电解铜—铜艺术品”等7条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覆盖棒、杆、管、带、箔等16类形态。2024年,141家规上铜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782.0亿元。生产电解铜120.9万吨,铜材产量79.7万吨,占**比重分别8.9%、3.4%。

化工产业循环化发展。目前,我市是****点击查看基地,现有六国化工、安纳达、金泰化工等一批知名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硫酸、化肥、碳酸二甲酯、钛白粉、铁系颜料等,初步形成了硫磷化工、涂料、工程塑料等三大特色产业链条。2024年,实现产值186.2亿元,营收178.4亿元,增加值36.5亿元。

绿色建材产业国内领先。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长江流****点击查看基地。目前,全市共有3个水泥厂,**海螺、**海螺、上峰水泥。熟料产能约3070万吨/年(产能地市最大的),水泥产能920万吨/年。**海螺年产1450万吨熟料、700万吨水泥,是世界上单厂规模最****点击查看基地。国内第一条万吨线在**,第一条国产化线也在**。2024年,建材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专用装备产业独具特色。目前,我市已形成环境监测装备、矿冶节能环保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水处理阀门等集群,是国内产业配套完善、行业技术领先的特色专用装备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有文一三佳、蓝盾光电子等。2024年,装备产业产值超300亿元。

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产业日臻完善。2024年,我市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产业规上企业近百家,产业规模300亿元,拥有精达股份、文一三佳、铜峰电子、蓝盾光电子、晶赛科技、耐科科技、富乐德科技7家上市企业,主打产品逐渐由电容薄膜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铜基材料、集成电路封装和塑封模具、电子整机和高频部件传统五大领域向超级电容、新型电子元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升级拓展。

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坚实。我市半导体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塑封压机及成套装备、自动封装系统、封装模具、引线框架、陶瓷基板、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GaN、SiC)晶圆衬底、半导体洗净修复、晶圆再生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超20家,拥有文一三佳、耐科科技、富乐德科技3****点击查看公司。2024年,集成电路产业营收2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超25%。

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以新能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总投资100亿元的得壹锂电池项目一期5GWh已建成并试生产,总投资52亿元的至信搏远铝塑膜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中色正元**锂前驱体项目、国轩高科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初步形成电池材料—电芯、封装—电池回收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条。2024年,54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0.6亿元,同比增长24.6%。

二、关于“梯次培育产业集群”的建议

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抓手,是优化调整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部署,梯次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聚力打造智造新铜都提供硬核支撑,市工信局立足我市制造业特色和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扎实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

(一)明确培育路径。起草印发《**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方案》,提出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力争通过3-5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阶段性成效明显,培育形成“一核带动、五业支撑、多点协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格局。明确培育重点是:坚持核心带动,做强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厚植特色优势,提升发展化工新材料、特色装备、绿色建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5个区域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突出多点支撑,加快培育铝基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集成电路、流体控制设备、大健康及绿色食品、功能性金属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一批特色先进制造业群体。着眼前瞻布局,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硬核成果。提出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优质企业主体培育工程、先进制造能力提升工程、产业融合生态优化工程”等4大重点任务,明确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路径。

(二)争创省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先后多次组织我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组织我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申报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过角逐,我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度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关于“推进园区特色建设”的建议

****点击查看开发区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截至2024年底,**经开区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82个,其中国家级4个****点击查看技术中心、****点击查看研究中心、国家铜铅****点击查看检验中心、国家印****点击查看检验中心);狮子山高新区拥有蓝盾光电省交通安全与智能交****点击查看实验室、铜都流体省中低压大****点击查看研究中心、****点击查看研发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8个,****点击查看技术中心、****点击查看工作站等国家级研发机构3个。

(****点击查看开发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1.**经开区:铜基新材料产业已形成6条完整产业链,产品覆盖板、带、棒、线、箔及粉体等全部产品形态,培育百亿企业3家(金冠、铜冠铜材、精达)。化工新材料产业汇聚阿尔塔纳、中化国际、中信股份等世界500强企业旗下优质项目,新落地中色正元、**美联、晨光新材、贝斯美等一批央企、上市公司**项目,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初显,培育百亿企业1家(泰富)。作为**知****点击查看基地****点击查看基地,初步形成陶瓷基板、精密光学元器件、PCB产业链,培育百亿企业1家(旭创)。

2.狮子山高新区:铜基新材料产业形成了涵盖高性能铜管、铜粉、铜镁合金材料、高精密铜机构件、铜基散热模组、半导体引线框架等为主的产业集群,涌现出海亮铜业、鑫佳粉体等一批龙头企业,是**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了“自动化设备-拉膜-镀膜-分切-卷绕-成品-包材”完整的薄膜电容细分产业链,引育了蓝盾光电子、龙辰科技、赛福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25家。依托铜都流体、天海流体、**阀门等企业,建立了“金属材料-高端阀门等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化流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装备”产业链,在水处理阀门、盾构机用阀门、船用特种阀门、化工用阀门等领域形成了错位发展的格局。

3.**开发区:铝基新材料产业形成上游再生铝、中游铝加工、下游铝制品的产业链条,先后获批省级铝基新材****点击查看基地)、****点击查看园区等品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品涵盖电池铝箔、油缸油泵总成、发动机悬置、轮毂、车用空调、冷却系统、座椅套等;龙头企业得壹能源动力电池百亿项目一期3条生产线已批量化生产,二期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3GWh、产值约12亿元,2026年产能达到15GWh、产值约60亿元。

4.**开发区:以富乐德长江半导体为龙头引领,围绕富乐德科技上市契机,初步形成半导体、5G通讯、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产业。金属材料产业已形成4条较为完整产业链,产品覆盖锭、棒、杆、线及粉体等多个产品形态。金属制品业已形成金属表面处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品群。

5.**开发区:依托海螺水泥、海螺新型建材等龙头企业,借助海螺水泥品牌、技术实力、生产能力及配套**等优势,推动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依托德锂新材料、中科弘泰等企业,重点培育发展动力、储能电池pack、电芯、集成电路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领域,配套变压器、逆变器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力争5~10年实现产业规模20亿元以上。

四、关于“加快数字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示范引导

出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市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细则》《**市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2024年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做大做强大数据企业、支持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共计支持项目22个,兑现奖补资金397万元。积极鼓励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持建设和推广“工业大脑”“能源大脑”“智慧矿山”等模式,建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有关试点示范及典型案例12个,****点击查看工厂及应用场景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15个、智能工厂13个、数字化车间50个,一批具有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在行业内引起推广复制学习浪潮。

(二)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为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根据《**省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细则》和《**省大数据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积****点击查看园区进行申报,累计共29家企业通过**省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根据新修订的《**市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了市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累计培育认定市级大数据企业48家。

(三)支持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牵头制定出台《**市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建立5G基站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疑难站址协调攻坚推进机制。组织开展5G基站疑难站址攻坚工作,全市5G基站累计开通3609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四)营造良好生态

近两年,****点击查看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已免费为市内近30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及实际需求,深入企业现场,分析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对标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改造顶层规划和系统解决方案,为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思路。同时,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鼓励支持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设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我市已建成有色智联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型)、长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型)2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有色智联平台获评国家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市内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设备数量超1万台,服务市内超千家中小微企业。

五、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建议

(一)强化市场主体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

一是动态摸排建库优管理。一方面,以上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左右的规下企业和上年四季度以来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为重点对象,按照年度净增目标数1.2倍的数量,建立“拟进规”企业培育库。另一方面,对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县区持续进行摸排、挖潜,对照企业应税收入和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五经普”规下企业清册,持续更新、完善培育库企业信息。

二是聚焦要素保障强培育。打造“精选种、细育苗、重培优”全周期小升规培育体系,全方位掌握临进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协助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等困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各类产销对接活动,举办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产需对接会,帮助企业搭建上下游对接平台。引入金融活水,****点击查看分行针对“拟进规”培育库企业开发专项金融产品—工业成长贷,截至目前,24户拟进规企业获批“工业成长贷”1.04亿元。2024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5户;2025年1-5月份,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

三是提高奖补标准优政策。优化新进规企业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将**投产首次进规企业奖补标准由10万元/户调整为20万元/户,进一步提高**项目快投产、早进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企业宣传推广政策细则,积极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政策,推动政策精准直达,高效兑现,增强企业获得感。2024年度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兑现“工业企业上台阶”项目8个,共拨付144万元奖补资金;兑现“新进规模”项目90个,共拨付1071万元奖补资金。

四是跟踪项目进展促达效。一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效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和培育服务,在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全力“保投产、优服务、促达效”。另一方面,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掌握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产时间,项目投产后及时纳入重点监测对象,保障企业及时进规纳统。梳理2022年以来申报制造业投资项目中155个已竣工退库或部分工程竣工投产项目,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助推企业达产进规工作的提示单》,**县区共同做好已竣工未进规项目服务工作,加快项目转化。

(二)强化梯度培育,推进专精特新发展

一是政策赋能。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铜你益企 陵聚力量”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方案》、《**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办法(2024年修订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集中力量、集聚**、集成政策,不断厚植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沃土。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对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市级财政分别奖补10万元、50万元。近三年,先后争取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称号类相关财政资金奖补4591.6万元,支持项目197个。

二是梯度培育。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9户;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89户。

三是要素支持。扎实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创新构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通过“名单+需求”精准推送机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2024年,制定印发《**市2024年度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累计向金融机构推介38户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规模达7.5亿元。精心编制12****点击查看银行特色金融产品手册,收录89类特色金融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清晰指引。全年举办6场银企对接会,组**融机构开展280余次上门服务,切实打通金融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2024年,****点击查看大学成功举办**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暨铜基新材料产业研讨学习班。高****点击查看公司**行活动,邀请70余名外地企业高管来铜对接交流。建立校企**交流平台,涵盖全市8所高职院校和103家重点企业,推动人才需求端和供给端及时、精准对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园区建设,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加快推动我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感谢你对我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点击查看工信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点击查看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点击查看管理局

办复类别:B

联 系 人:汪珍

联系电话:0562-****点击查看474

2025年5月29日